2025-02-25
不要跟我搶!那塊手槍形的雞蛋糕
小時候放學時,總會經過的巷口
遠遠就能聞到的焦香甜味,
是讓人無法抗拒的 雞蛋糕 小攤車!
就算不餓,也會忍不住想買一包… 爐火上厚重的鑄鐵模具翻動
等呀等,感覺過了好久
終於!上蓋掀開,瞬間香氣噴發
叉子輕快挑起 Q 彈的蛋糕,裝進油皮紙袋
熱呼呼拿在手心的那一刻
就像是幸福的魔法。 熟悉的造型:公雞、大象、飛機
還有一定要搶到、唯一一塊的手槍
吃在嘴裡,外酥內軟、簡單純樸,
是台灣人忘不掉的童年滋味。 -
你是否也好奇過雞蛋糕的來歷呢?
這小小的點心,可是和台灣的歷史大大有關呢! 網路最廣泛的說法,是在 1950 年代
雜貨店老闆為了不浪費打破的雞蛋
試著加入麵粉再放進模具烤,結果大受歡迎。
但據說香港雞蛋仔也有類似由來🤣 真要說,台灣人吃點心的歷史
或許從荷蘭時期就有
當時台灣有種植小麥、也會製作糕餅
但是一種製程繁瑣的奢侈品;
到了日治時期,引進各式 和洋菓子
及麵包、蛋糕的量產技術,
糕餅點心才真正走進我們的日常。 而真正的改變,確實發生在 1950 年代!
戰後美國援助台灣,
順勢處理國內過剩的小麥,
解決了台灣糧食短缺的問題。
政府也為了外銷稻米,積極推廣麵食文化
至此 #麵食 正式成為大眾接受的主食之一。 麵食普及,加上戰後鐵製器具更容易取得,
承襲日本和菓子的技術,
使用蛋、麵粉、金屬模具的雞蛋糕,
於是成為台灣街頭巷尾的經典小食。 -
雞蛋糕成份、作法簡單,
但發展至今,口感、形狀、內餡
都細節各異、派系多變!
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堅持吧!?胖編小時候最愛的,是扁扁的香蕉形
外皮軟中帶焦脆,裡面則非常鬆!
酥脆又有空氣感~無法忘懷🥺
長大後吃過最接近的,
就屬新竹城隍廟外圍那間梅花雞蛋糕了!售粉們心裡也有這樣的一款雞蛋糕嗎?
你是經典原味派,還是創新內餡派?🧐
快來和我們分享吧~ -
Taiwanese egg cakes may seem simple, but they hold a rich history!
While many believe they originated in the 1950s as a way to use broken eggs, Taiwan’s pastry culture dates back to the Dutch and Japanese eras.
After WWII, U.S. aid brought an abundance of wheat, shifting Taiwan’s diet toward flour-based foods.
With improved baking tools and iron molds, egg cakes became a widely loved street snack, cherished across generations.
Which type is your favorite? 😊 -
【參考資料】國家文化記憶庫《共同記憶的臺式雞蛋糕》【圖說及來源】
圖1. 士林夜市的剪刀式雞蛋糕
圖2. 國家文化記憶庫-錫製雞蛋糕模具烤盤
圖3. 國家文化記憶庫-街邊攤商(93):雞蛋糕
圖4. ettoday-台南雞蛋糕 -【童年回不去沒關係,用穿的一樣香!🐣】
Read More